对不同年龄段家庭资产配置的几点建议
- 投资理财
- 2024-02-01
- 66340
前言:
上周五,美国国会议员提出《生物安全法案》,矛头直指外国医药公司。受此消息刺激,A股以药明康德为主的CXO概念板块闪崩,药明康德大跌超过30%,并以一己之力带崩整个创业板。
在此之下,好不容易被神秘力量拉起来一些的市场信心,又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但价值投资关注的是基本面,而不是消息面。
只要企业的内在价值确实高于价格,那么均值回归是早晚的事,只是时间问题。
老陈更倾向于认为,目前的市场下跌,更多的是一种恐慌情绪的宣泄,而不是A股没有未来了。
当然,没有道理可言的恐慌情绪的下跌,更多体现了市场是非理性的,只可应对,不可预测。
这几天在雪球上,您已经可以看到“哀鸿遍野”的场景。许多中年朋友辛辛苦苦几十年的积蓄,只在平仓的一瞬间归零,不禁让人惋惜。
这也提醒了我们:永远不要加杠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上周四晚,有一位朋友跟老陈探讨对于股市未来的看法,并询问家庭资产配置的建议。老陈认为这是许多中年朋友们共同的问题。
因此,在这期内容中,老陈将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家庭投资理财规划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家庭理财规划的前提:不要劝人炒股
股市中,流传着许多名言:“劝人炒股,天打雷劈”、“劝人炒股,犹如杀人父母”···在这“七亏二平一赚”的市场,能够在大风大浪之后获得长期良好收益的人,毕竟只是人群中的少数。
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人投资炒股注定是要亏的!
在这里,老陈给各位朋友一个真诚的建议:不要劝人炒股,更不要帮人炒股。
为什么?
首先,当您的朋友/家人/同事开始关心股市的时候,往往是股市风险较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劝人炒股,近两三年来看一定的亏的,不智!
但如果提示风险,市场却继续上涨,那么他们反而会觉得您在耽误他们挣钱,关系容易恶化。
其次,当您的朋友/家人/同事向您咨询投资建议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因为相信您的专业能力(投资),或发现您在投资上赚了钱。
这时,他们表面上是在咨询您的建议,实际上是做出如下暗示:陈哥/陈姐,听说您们投资挣大钱,能不能带我一个?
也就是说,他们是因为想赚钱来投资,因为相信您来投资,而不是因为“现在投资机会好”来投资。
他们投资的决策依据只有两个:
1.现在市场涨的好,别人赚钱了我也能赚钱。
2.王哥/王姐投资赚了钱,他们说的就是对的。
那么,如果您劝他们投资,甚至管了他们的钱,您身上的担子就重了。因为一旦亏损,您不仅钱亏没了,多年的关系与交情也亏没了。
因此,除非您确保自己能一直挣钱,或者说确信对方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信任您,不然即使您能坚守到最后成功,您也最好不要劝人炒股,更别替人炒股。
那么,有朋友就要问了:“老陈,那么现在投资性价比这么高,我劝朋友投资,可以吗?”
老陈认为,除了您小家庭内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因为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以内的钱。很多时候连自己的妻子都说服不了,更别说别人了。
万一市场继续下跌10%,怎么办?
因此,老陈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是:“不要劝人炒股,更不要替人管钱。”
这是家庭理财的前提。
家庭理财第一步:资金分管
虽然老陈刚刚说“最好不要替人管钱”,但由于父母对孩子有天然的信任,因此许多中年朋友也在帮自己的父母理财,老陈也是一样。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老陈认为家庭理财的第一步,是实现资金分管。
什么是资金分管?
简单来说,资金分管就是各算各的帐,父母的钱设置一个账户,自己和妻子的钱设置一个账户,孩子的钱设置一个账户。
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因为每个人对投资的理解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能力的人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才起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不同的人群该采用什么策略呢?
父母账户的投资策略
由于父母的钱最难管,但又必须管,因此老陈先谈谈对父母的钱的管理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父母把钱交给我们管,为什么?
这是因为父母对我们高度的信任。
但高度信任并不意味着父母懂投资;更不意味着,在亏钱之后,父母心里不会有怨言。
相反,由于年纪较大,思想较保守,父母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弱,他们对亏钱的感受更明显。
因此,对于父母的账户,我们可以采用相对保守的资产配置方案,这样既能让父母的晚年生活更为宽裕,也能让他们安心。
那么,相对保守的资产配置方案是怎么样的呢?
老陈认为,粗略来讲,相对保守的资产配置方案,可以采用4-4-2的配置方法,即最多40%的资金投入股票、基金等高风险产品,40%的资金投入稳健理财产品,还有20%的资金投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
而在高风险产品的选择中,最好选择相对稳健的产品,例如姜诚、丘栋荣、赵晓东的基金。
在这样的情况下,假设一年之内基金回撤20%,对于总组合来说,即使仓位打满,也就回撤8%,加上稳健理财收益与现金收益,实际亏损可能在6%-7%之间。
而相反,如果组合表现正常,组合复合年化收益,大致在5%-8%之间。
假设父母存款有100万,5%-8%的复合年化也就意味着每个月能多5000-7500块钱,结合他们的养老金,过相对舒适的生活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是对完全没有投资能力的投资者而言。如果您的投资能力更高,复合年化可以做到8%-10%,这样生活可以过的更舒适。
年轻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接着,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小家庭。
对自己的小家庭而言,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意味着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目前,我就按照公众号后台数据显示的读者年龄进行一个粗略的划分。
阶段1:小于35岁
如果您的年龄小于35岁,恭喜您,这么早接触投资无疑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在这个年龄区间,您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身上没有太多经济压力,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投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陈建议您稳扎稳打,先阅读基本的财商书籍(《穷爸爸,富爸爸》、《小狗钱钱》),了解钱的作用与财富观念;
然后,从记账学起,让自己每月有一定结余;
最后,学习专业的价投理念,并在市场中检验您的理念并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您只需要记住三个原则:
1.永远别加杠杆
2.别做月光族(每月要有节余)
3.投资应该作为您的副业,而不是主业
前两点很好理解,对于第三点,老陈是这样认为的:年轻人的特点,就是有潜力,正所谓“年轻就是资本”。
但毕竟年轻,潜力尚未转换为实力,因此年轻人在投资中往往本金较少,投资经验不足。
但正因如此,即使亏光,因为年轻,他们往往能东山再起。
所以,主业(创造收入的专业)与副业(投资)是不同的。
在主业中,您可以专攻自己的专业技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实现工资的不断增长,这也是未来投资的资本。
在副业中,您可以多花时间学习投资理念,并在市场中不断深化这些理念,获得投资经验。
主业的重点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使自己拥有未来创造更多价值与收入的能力;
副业的重点是提高自己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并在市场中获得宝贵的投资经验。
总结来说,年轻人重点在于发展能力,为未来做铺垫。
基于此理念,老陈认为:
年轻投资者可以采用积极的投资策略,即8-2组合。
8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进攻型产品,20%的资金投资于现金等价物。具体可以投资创业板指数、张坤等攻击型基金经理。
这是对于年轻投资者的建议。
中年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阶段2:36岁-50岁
中年投资者,即年龄在36岁-50岁之间的投资者,投资策略与年轻投资者又有不同。
中年时期,是人生事业的黄金期,也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会慢慢经历事业有成,事业巅峰至事业衰退期,因此这个时期的投资,既需要实现财富的稳定增长,也要为自己的未来铺后路。
因此,在这个阶段,老陈认为投资有几个前提:
1.先投保险
由于中年时期上有老下有小,花费甚巨,因此一旦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或被裁,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会非常大。
所以,基于此种情况,老陈建议大家先买商业保险来对社保进行补充,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导致返贫。
2.考虑极端风险
与上一条相同,中年时期是人生事业的巅峰期,由于收入预期良好,因此许多朋友习惯在孩子教育、买房买车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但是,极端风险是一定要考虑的。
最近两年互联网大量裁员、许多企业缩编裁员的现象表明: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概率问题。
因此,虽然目前家庭收入良好,但老陈建议大家在购买充足保险的情况下留至少3-5年家庭平均开支的资金进行预备,如果有房贷,那么要留更长时间。这样才能在极端风险发生时给自己和家人留一些容错空间。
3.优先保障子女教育
致富的机会有很多,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因此,如果您有孩子,老陈建议优先把资源(资金)倾斜给自己的孩子,以保障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因此只要没有透支家庭收入,老陈觉得把资源倾斜给孩子是值得的。
4.获得自己另一半的支持
获得自己另一半的支持,是家庭投资理财成功的关键。毕竟,在家庭账户中,无论是挣钱还是亏钱都是两个人承担结果,因此获取另一半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如果另一半本身就懂投资,那么获得支持会相对容易;但如果另一半不懂投资,或仅仅是因为信任我们才进行投资,那么我们的投资就不能太激进,否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家庭关系。
在这里,老陈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真实经历,大家可以做一个参考:
1.给自己的妻子/丈夫讲解最基本的投资原理与投资的价值,先让他们认可投资这件事。
千万别瞒着另一半进行投资,不然亏钱后果很严重
2.向他们讲明投资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与风险,并说明可能存在的收益。
这时候,对方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时需要认真了解对方的需求,以改变资产配置的方案,不然后面可能会出现家庭矛盾。
3.在亏损时提供情绪价值。
有经历的朋友都知道,赚钱时交流很容易,但亏损时对方的抱怨往往是很多的。而且如果不懂投资,很多时候那种抱怨会让你很无语(为什么不低买高卖?),但又没办法反驳(懂不起),只能默默承受。
因此,此时你也只能提供情绪价值,让对方继续信任你……
4.坚守下去,只要你确实懂投资,挣到了钱,慢慢地他也就会相信你了。
老陈就是这样干的,目前家庭关系还算和谐。
有了这几个前提保证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资产配置了。
老陈建议,在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可以采用6-2-2组合或4-4-2组合的资产配置。
即60%的资金投入股票/基金等高风险资产,20%债券与20%现金等价物或40%资金投入股票/基金等高风险资产,40%债券与20%现金等价物。
在这两种组合中选择哪种组合,关键要看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家庭能承受的风险水平与另一半的意见。
这就是对于中年朋友们的投资建议。
对孩子的财商教育
对孩子的投资策略,是老陈想专门聊一聊的话题。
如今的世界物欲横流,老陈发现很多年轻人对财富的认知是模糊的。
许多人被财富迷失了本心,从而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盲目追求物质;许多人花钱大手大脚,动辄冲游戏上万,甚至偷家里的钱冲游戏···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
有很多年轻人缺乏最基本的财富观念,对于钱的认识非常模糊。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慢慢地让他认识到钱的作用,并明白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那么,怎么样让孩子明白钱的意义与价值呢?
这里的方法有很多,老陈给大家介绍两个我在用的方式给大家参考。
方法1:给孩子设置一个投资账户
从孩子拿到第一笔压岁钱起,老陈就替他保管压岁钱,并许诺他成年以后可以一次性拿到所有压岁钱。
然后,老陈给孩子设置了一个投资账户,并用压岁钱年定投沪深300指数,同时告诉他:“你现在虽然没有能拿到钱,但是你的钱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多,10000块会慢慢变成20000块···”然后孩子就被忽悠了(即使没被忽悠也没办法)。
这样做,一开始确实有些矛盾,甚至还动过手,但是过了几年,当他看到过去的10000块钱确实变多了之后,他就慢慢老实了。
甚至在自己有些小钱以后,主动上交要求给他“加仓”,期待着这些钱变成更多钱。我也继续画饼,忽悠他继续上交钱。
目前,孩子已经和我达成了默契,有一定的钱主动上交。当然有些时候也“偷偷摸摸”拿去买东西冲游戏,以为我不知道。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孩子对投资有个模糊的认识,愿意把钱用来投资,而不是立刻消费,这样有利于他进行延迟满足。
2.孩子自己养成了记账和算年化收益的习惯(我自己也没想到),他有时候还跟我讨价还价,说我投沪深300的收益太低,还有时候会亏。我就跟他说要么投稳健理财,每年4%,他又嫌太低。最后他往往还是妥协了。
3.有时候,孩子明确的告诉我他存钱是为了下一年买XXX。在第二年如果他确实还想买,我也会让他用自己的钱满足自己的愿望,毕竟钱是用来改善生活的。这样有利于他实现延迟满足。
这是老陈对孩子财商教育的第一个办法。
方法2:玩“财富流沙盘”游戏
由于《穷爸爸,富爸爸》中对挣钱的描述太容易,加上不想让孩子的重心从学习偏移至投资,因此老陈在选择财商教育方法时,没有让他看《穷爸爸,富爸爸》等财商书籍,而是和他一起玩“财富流沙盘”游戏。
“财富流沙盘”游戏,是《穷爸爸,富爸爸》中提到的一个涉及财富自由的游戏。
游戏胜利的条件就是稳定收入>稳定支出,其间有理财、打工等多种方式,并对应着精力、金钱等多种指标。这些内容都与现实世界接轨。
通过玩这个游戏,孩子发现:
如果只是一味的打工,永远无法实现财富自由(游戏胜利),因此只有通过创业、投资等途径(干一票大的)或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才可能赢得游戏。
但是,如果想干一票大的,往往又需要运气和大量精力,因此保持精力充沛(身体健康)也非常重要。
因此,虽然现在他还是把他当成一个游戏,但是谈到这些的时候他似乎有所启发。相信在他未来的某一天,他就会感悟到更多东西。
这就是我对孩子财商教育的第二个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
往期好文推荐:
补仓时机到!谈谈专业投资者常用的三种补仓方法及其优劣
如何实现阶级跨越?(上)
对于投资何帅的三点顾虑与四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