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基金 > 正文

前两个月保险业被罚近七千万 踩了哪些红线?

  开年以来,监管针对保险业乱象开出7000万级罚单。2月29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前两个月金融监管总局全系统针对保险业开出罚单总额达6909.6万元,同比增长约75%,为近年来之最。

  罚金增长的同时,停新、禁业在内的顶格处罚也屡见不鲜。那么,在“长牙带刺”的严监管趋势下,保险机构该如何牢守合规底线?

  罚金倍增,财险公司领六成

  继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全系统对保险业开出3.26亿元罚单后,2024年开年以来,保险业严监管持续。今年前两个月,金融监管总局全系统对保险机构共开出296张罚单,总罚款约6909.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5%。

  其中,2 月的罚单金额为1867.8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保险业1月被罚5041.8万元,远高于2023年同期的1976.2万元,并成为近年来首月罚金之最。

  在罚单数量、处罚金额方面,财险公司依然处于首位。今年前两个月,财险公司被处罚金累计4263.8万元,占比约六成。寿险公司处罚金额累计1519万元,占比接近三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财险公司通常承担着大量的保险业务,包括车险、企财险、责任险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广泛。整体而言,财险公司在保险业务规模、违规行为多样性、内控管理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其在监管处罚中占据大头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保险中介市场正面临着一轮大“洗牌”,一年超2000家机构退场已不再是新鲜事。一方面,中介机构面临的业务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挤压了保险中介机构业务空间,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与此同时,在保险中介机构被罚数量“抢眼”。保险代理、保险销售、保险经纪、保险公估在内的保险中介机构前两个月合计被罚金额达702.5万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31.24%。

  追责个人也在成为常态,今年前两个月,超过90%的罚单采取了机构、个人双罚制。“保险监管的趋势呈现出越来越严格和精细化的特点。监管部门对于保险业的乱象采取了高压严打的态度。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保险机构的日常监管和风险评估,提高了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种趋势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表示。

  顶格处罚“压身”,停新、禁业频现

  4家机构停新;5人被撤职;11人被禁业,其中4人终身禁业;1家机构停业整顿……2023年前两个月,保险业遭顶格处罚“缠身”,相关顶格处罚数量呈现倍增态势。

  具体来看,根据金融监管总局驻马店监管分局今年1月发布的罚单,恒邦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蔡营业部营销员因对恒邦保险销售服务公司驻马店分公司从业人员利用业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禁止进入保险业七年。

  相较于其他顶格处罚,被停业整顿半年的情况并不常见。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今年2月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汇康保险销售(北京)有限公司被责令停业整顿6个月,被处罚缘由为未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

  大额罚单方面,开年以来,监管也针对多家保险机构开出百万级罚单。其中,太保产险广西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被罚款170万元,相关负责人合计被罚22万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财务数据不真实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财务报告是反映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的重要依据,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合作伙伴等各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财务数据不真实,将误导各方对公司的判断,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从监管处罚力度层面,回顾2023年,监管对保险业的处罚力度空前,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全系统针对保险业开出罚单总额达3.26亿元,同比增长41.7%,为近年来之最。

  2024年初,百万大额罚单、停新和禁止进入保险业的情况与2023年同样时有发生。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开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保险机构或个人开出了涉及撤职、禁业、停业等顶格罚单,表明监管机构对市场秩序的整顿更加严格,这有助于遏制违规行为,提高市场规范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也表示,保险监管的趋势显示出越来越严格的态势。监管部门通过高额罚单和顶格处罚,表明了其打击保险业乱象的决心,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并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这种趋势反映了监管机构对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视。

  顽疾犹存,新问题“找上门”

  给予被保险人额外利益、虚列费用、欺骗投保人、编制或提供虚假资料、费率未备案……保险业前两个月常见的违规事由,仍集中于业务数据、销售与理赔、内控与合规、员工行为管理等方面。其中,虚列费用涉及的罚单多达95笔,频次占比约16%,涉及处罚金额933.5万元。

  对于上述行业乱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江瀚表示,首先,一些保险机构可能存在利益驱动,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忽视合规经营。其次,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机构可能采取不当手段以获取市场份额。还有可能是因为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业务端、内控端成为处罚重灾区的同时,也有近年来并不多见的处罚缘由“现身”。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史带财险因网络安全管控不足,被罚,时任该公司技术与营运部总经理因负有责任,一并收到了监管开出的罚单。

(责任编辑: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