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金融 > 正文

“乡育”未来:互联网赋能人口发展,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口发展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问题,已经显现为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议题。人口要素不但与文化息息相关,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从2000年至2020年,农村人口的生育比例从11.0%增加到了14.0%,始终明显高于全国人口的生育比例。然而,2020年至今,农村新生人口的引领作用出现了逆转——农村地区0岁—4岁人口占全国0岁—4岁人口比从2000年的67. 9%下降至2020年的36.0%——这意味着农村地区曾经的生育优势正在消失,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嵌入促进农村人口发展、激发生育活力,成为影响农村经济振兴的重要课题。

  社会实践:探寻互联网嵌入下农村居民生育观念变革

  2024年8月15日至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乡育未来”社会实践调研团(队长:乔越博;队员:边琪、朱冠朋、陈雨榕、周依然)深入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在在杨慧莲老师的指导下和沾尚村书记的推动下,共同组织开展了以互联网嵌入如何影响农村生育观、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社会实践调研团深入山西省昔阳县沾尚村

  调研团队围绕互联网对乡村劳动力人口的影响机制开展研究,从多个角度探究互联网嵌入塑造农村人口的生育观念。同时,团队深入研究生育观的变化对乡村劳动力人口、消费结构及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尝试为乡村振兴寻找新的思路。

  数据分析:人口与经济的双重联动

   图为沾尚村电子商务服务站

  在为期四天的调研中,调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来自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1137份农村居民的有效样本数据。

  对于互联网嵌入与生育观转变方面,调查显示,超过76%的受访者日常使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获取信息,其中18至35岁的年轻群体在互联网上更容易受到生育观的影响。一名茶叶店的年轻女员工表示:“我本来不喜欢孩子,但看了多了短视频家庭晒娃的温馨画面,确实让我有些动摇,觉得未来或许可以重新考虑生育。”

  针对生育观念与消费市场调查发现,随着生育观念的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年轻父母对儿童教育、医疗等支出更加重视,家庭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为乡村新兴经济产业(如儿童早教、亲子游等)带来了潜在的市场机会。

  对于劳动力与经济影响方面,生育率下降会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调研团队指出,如果农村生育持续低迷,未来乡村劳动力结构可能会面临“老龄化加速+青年断层”的双重压力,不仅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也可能波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

   图为当地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图为社会实践调查团对所收集数据的研讨会

  结语:互联网+生育观,共绘乡村振兴战略新蓝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探索新时代人口发展路径号召的关键行动,也是青年学子走出象牙塔、深入乡村一线、探寻互联网如何影响农村生育观与经济发展路径的探索之旅。实践调研团以此为契机,旨在唤起更多青春力量关注互联网时代下农村居民生育观念的变迁,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探究互联网嵌入影响、引导健康生育观念的工作中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与智慧贡献。

  未来,调研团队将继续关注互联网嵌入对农村生育观和经济的双重作用机制,希望以学术研究支持政策制定,以青春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多源源不断的动力。(队长:乔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