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解码 > 正文

北京市通过首部外商投资专门性法规

   远眺北京CBD区域(资料图片)。记者 陈钟昊 摄

   北京5月31日电(记者丁静、崔恩慧)跨境数据流动审查手续繁琐怎么优化?“新官不理旧账”该找谁?31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该市首部针对外商投资的专门性法规――《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旨在回应外企投资办事难题,深化提升中国首都制度型开放水平。

   《条例》全文共7章44条,包括总则、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服务、投资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北京市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佩文表示,这部法规有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突出了针对性、服务性和统筹性。

   吸引和利用外资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北京一直是外商投资的优选地,“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796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11.8%。2023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729家,比上年增长22.8%。

   “通过立法赋予营商环境持久竞争力,有望推动北京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说。

   《条例》对外企营商“痛点”作出针对性的规定。法国生物医药企业赛诺菲大中华区副总裁朱海鸾说,赛诺菲遇到数据跨境流动难题,北京市借《条例》出台的机会多次征求企业意见,探索形成“一般数据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重要数据清单,解决企业难题。

   为避免“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条例》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对此,德勤中国华北区政府事务主管合伙人马飞骏说,解决纠纷有法可依,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条例》还提出编制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实施清单,并明确涉外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提供数字化集成服务、完善北京国际版门户网站等内容,努力为企业减负、赋能。

   “服务”成为此次立法的重要特色。《条例》单独设立“投资服务”一章,细化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府定期听取外企意见等多项服务措施。

   近年来,北京市在“北京标准”“北京效率”“北京诚信”的基础上,持续打造“北京服务”品牌,针对企业推出的“服务包”“服务管家”等措施深受欢迎。“‘服务包’政策写入《条例》就可依法持续。”任佩文说。